【《淺田家!》:快門下永恆的意義】
永恆不一定是不朽不滅,而是某個片段的時光被永遠的凝固在幸福的姿態,成為未來嚴冬裡溫暖你的火。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,但曾擁有過的事物,會讓你相信有能力再迎接同樣的晴天。
淺田政志從小就想當攝影師,畢業後求職路上屢遭碰壁,但在家人與女友無條件的關愛下,他終於找到自己的天職,為每個人曾經擁有的幸福,遠永留在他們內心的角落,每按下一個快門,彷彿也經歷了一次獨特又熟悉的笑靨。
《淺田家!》的敘事看似鬆散,從一開始日常細節的堆砌,最後連結到311海嘯的悲劇,從個人經驗到集體創傷有著不著痕跡的串接,無論是私人的體驗還是民族共同的記憶,都有著輕柔但緊密的呼應,前半段主角零碎的家庭劇情,一點一滴的積累後半段關鍵的情感。淺田政志先以家人作為攝影作品集的創作主題,他在私人親情關係裡,找尋到挖掘別人生命經驗的方法,在沒有責備的家庭關係裡,政志反而學得如何用包容的態度去深掘陌生的家庭。
許多攝影主題相關的電影,都會針對攝影這個行為作出鋒利的批判,但《淺田家!》卻用溫暖的面向稀釋了過去攝影被貼上狩獵的標籤。在商業行為裡,快門就像是解構一個人的刀刃,將人的外表切割成另外一種意義,但淺田政志的快門就像是溫柔的棉花棒,輕輕擦拭掉拍攝對象的戒心,讓他們綻放最璀璨的笑容。
在今敏的《藍色恐懼》裡,我們體驗到人性被攝影支解的殘酷,但《淺田家!》卻感受了人性在鏡頭下被縫合的救贖,曾經的分裂或缺憾,在相片上重新完整了。政志按下快門的目的,不是企圖以自己的觀點解讀被拍攝的對象,而是能在快門按下的須臾間留下真實的樣貌。
往往在觀看照片的時候,人們會聯想到逝去,但在311海嘯之後,泥濘裡的照片反而是最真實的存在。淺田政志擔任起義工清理殘骸裡找到的照片時,深刻體驗到當生命逝去的時候,這些照片可能成為倖存者唯一的依靠。逝去的人永遠活在心裡,聽起來是一句常見的安慰話,但萬物終有盡頭,所有曾經存在的證據,都成為了所有人嚮往的未來,而淺田政志的工作,正是在暗房裡將這樣的希望組織起來。
然而曾存在過的事物,絕對不會完全消逝,淺田政志除了拍攝存在的事物,也能將回憶映射成具體的輪廓。電影的劇情在巧妙的鋪陳下,讓原本葬生於海嘯下的破碎家庭,在鏡頭下重新團員,展現了攝影不只是捕捉當下,也能重現過去,因為所有人的存在,都以不同的片段存在於許多人的記憶裡。
淺田政志曾問父親,過去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,父親曾經想要成為消防員,但為了太太想要當護士的夢想,所以打消了念頭。但無論如何最重要的不是想成為誰,而是為了能讓愛的人成為想要的自己,自己是誰或許也不是很重要了。敦志剛成為攝影師曾經迷失,但當他的快門是為了別人留下幸福而按時,照片就多了層感動人心的意義。